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业内动态 > 行业新闻

给信用评级机构指路

    由于有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银行得以将大量贷款转移给那些对发行商知之甚少的人。但在波动性上升时,交易员知识和资本的局限意味着他们会严格遵循风险管理模型,卖出跌幅最大的东西。

  各国央行流动性的“安抚性拥抱”让信贷市场暂时平静了下来,令3家大型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长舒了一口气。

  在评级机构和分析师之间存在重大区别。评级机构没有明星分析师将大笔奖金揣进腰包的业务模式。然而,评级对于当前银行业的创新、评级及重置模型非常重要,正如分析师建议对互联网繁荣的重要性一样。7年来,银行将大量贷款转移给那些对发行商知之甚少的人,就是因为那些工具有评级。评级扩大了这些工具的需求,让银行通过创新、重新打包和转移贷款就能轻松赚钱,而不必承担高昂成本,将贷款放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银行更像是交易员,而有些交易员更像是银行。监管机构天真地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风险分散到了更多的机构身上。

  银行业创新、评级及重置模型的一个根本瑕疵在于,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了那些不打算长期持有这些工具的风险交易员,他们没有多少动机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实际上,他们交易的只是评级而已。在波动性较低的时期,这会带来一些效率,因为交易员会利用类似评级工具之间的差异套利。但风险交易员不是风险吸收者。在波动性上升时,他们知识和资本的局限意味着他们会严格遵循风险管理模型,而这些模型告诉他们要卖出跌幅最大的东西。他们会随波逐流,并成为潮流的一部分。

  评级机构反驳称,不能将评级的使用方式归咎于它们。我对此表示同情,不过这让我想起了美国每次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后枪支制造商说的话。许多人认为,让评级机构成为罪魁祸首的是业务模式。当市场处于紧张状态时,投资者会质疑评级的准确性。在这个紧要关头,发行商付钱给评级机构的事实削弱了人们的信心,导致了市场的冻结,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乍一看,这个业务模式似乎错误百出。事实是,只有在每个人都知道的情况下,评级才是有价值的,而你不能让投资者为他已经知道的信息付钱。评级是一项公益事业。这意味着有两个可能的付费人:政府或发行商。公共融资将导致由公众设立标准,这将抑制人们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评级有可能成为公共保障,因为投资者在使用得到公众认同的评级而出现损失时会寻求损失保护。这样我们就只剩下发行商了。

  评级机构承认利益冲突的存在,但它们声称,通过披露模型和评级,它们缓和了这些冲突。我尝试过利用评级来进行统计研究,但发现这种透明度没有表面上那么有帮助。评级机构对披露要求的回应与基金经理如出一辙:向市场投入过多有差异的产品,使人们难以进行比较。一些投资者并不知道他们工具的评级意味着什么。

  走出这个困境的错误方向,是让监管机构告诉评级机构如何对信用进行评级(然后通过危险的循环方式用这些评级去监管银行)。但监管机构可以要求行业对评级的含义进行标准化界定,而不是让每家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复杂术语。另一个方法是让监管机构改变体系,不再激励在对冲和持有信用风险方面拥有天然优势的银行和其他机构,将风险转嫁给不具有这些优势的交易员。这会阻碍创新、评级及重置模型,但将改善系统的流动性。

  (本文作者系智慧资本公司董事长、全球风险管理者协会董事及格雷欣学院荣誉教授 )

信息来源:国际金融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49号7号楼4层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22979   传真:010-82622889    邮箱:rat@junweichengratings.com
版权所有:君维诚© 2006-2021  京ICP备18030512号-1
网站管理  设计制作:时代中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