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业内动态 > 行业新闻

    标普、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公司又一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但这次不是因为对某一知名公司的评估。

    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和中国的资本市场一样年轻,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诞生于1989年。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影响力和社会信誉度仍然很低。

    目前,中国监管部门认可的评级公司有5家,只有大公国际一家尚未被外资“染指”。中诚信国际49%的股权于去年被穆迪收购,且双方约定只要中国政府同意,穆迪将实现控股;联合资信与惠誉的合资已进入正式程序;上海远东的控股股东现为外资金融机构;上海新世纪与标普的合资也正在洽谈中,大公国际成为“硕果仅存”的本土信用评级公司。

    与此同时,国内评级业受到极大的挑战,国内的评级公司如果不能很快地成长起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评级业最大的一块蛋糕被国际评级机构分而享之。

    此次,美国次债危机撼动了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也警示其他国家需要建立基于本国国情的本土评级业。

    瑞士银行的陈昌华曾表示,国内的评级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够,在国际投资者当中,没有建立起社会公信力。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成熟,国内肯定要发展自己的评级机构。

    对此,孙永尧表示,建立民族的信用评级体系,其实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要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很难。“国内的评级公司,规模小,承认度不高,上市公司甚至政府要去国外融资、发行债券还是要由国际承认度高的公司来评级,因为我国的信用评级作出的评价很难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三国信用评级机构一起制定标准,至少可以达到评级结果在三个市场的互认,从而降低在三国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希望促进本国和亚洲评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本国和亚洲债券市场和金融稳定做出贡献。

信息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49号7号楼4层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22979   传真:010-82622889    邮箱:rat@junweichengratings.com
版权所有:君维诚© 2006-2021  京ICP备18030512号-1
网站管理  设计制作:时代中广传媒